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大學畢業了


在一月二號, 考畢BACHLOR 最後一個試後, 加上少少的「我不會FAIL」的自信, 我宣佈自己大學畢業了。

一直都不喜歡我的MAJOR, 每一次見到有FACEBOOK STATUS 例如:「HKU 成功令我討厭ECON」或「E&F 係伏」我都會按下LIKE。 那些的確都是我的感受。不停的被屈機, 仲要RELATIVE GRADING, 好像即使我如何努力, 回報總是RELATIVELY 低, 因為其他人的知識, 在DAY 0 已經比我多得很。 我一直討厭那種不停的計算, 我不是在說計微積分, 而是那DAY TO DAY 對學業回報的計算。

開SEM 的時候, 總會聽到一大堆Workload management 的討論。「拿, 你SEM 1TAKE 呢D COURSE, SEM 2 就咁TAKE, 就會避晒D HARSH 既LECTURER 嫁啦。」;  「你快SOCIAL ADMIN LA, 楊X派GRADE GA」; 「你唔好TAKE 呀 Y 個ECON2xxx 呀, 好難GA!」; 「C 係KILLER 來GA, 好多野做又爛GRADE嫁」; 「呢科有SOURCE, TAKE 啦」 等等的HOT TIPS, 令我頭昏腦脹, 不知道我的目標到底是TAKE 所謂好GRADE COURSE, 希望用最少的努力去搏最高的GPA , 還是TAKE 一些有用﹑有趣的COURSE 來學習, 去自我增值。 到了如火如荼的reading week 開始, 就會開始聽到「我睇醫生唔考mid term啦, 咁就可以避左個難mid term, shift 晒d weighting去考試到啦。」 繼而到了exam period, 大家就討論就變了不去考那科exam 好, 令sem gpa可以好看一點去報工作。到底做了十多二十年人, 我們要學習的是有責任心﹑去承擔, 還是綀精學懶?困惑。

如果那3.XX 或2.XX 的數字大學裡是金錢, 那知識﹑ 思考及分析能力就是我們一生的資產。既然如此, 為何要犧牲我們畢生受用的資產, 換取用得幾年的錢? 我相信一定有人能兩者兼得, 但如果我們不是那麼頂尖, 只能二選其一, 為何大多數人竟然選擇前者呢? 

今年上了一位快退休的伯伯的課, 就在說individual differences 的lecture, 他直接指出了今天在大學出現的現象, 就是學生選科不是根據興趣或科目而定, 而是根據Course syllabus 中的workload, 過往的grading, 和科目的深淺而定。 他常醒我們, 要多"ask why? don't be so lazy." 不要給自己藉口, 不去做一些有益的, 但看似很難的事情。人有時會接受一些不好的labelling, 例如: 笨﹑ 力有不逮﹑ 技不如人, 而令自己有大條道理不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有益的事情或對的事情。

很感謝兩位完全支持我今個sem 係到take 自殺科的人=]  無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